新闻资讯中心News Center
400-014-4913
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(TVS)作为现代电子设备防护体系的核心元件,通过其纳秒级响应特性与高浪涌吸收能力,为各类精密电路提供针对瞬态过电压的有效保护。其在静电放电(ESD)、雷击浪涌及开关噪声抑制等场景中均表现出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。
TVS二极管利用雪崩击穿原理实现瞬态过压的快速抑制。在电路正常工作时,TVS处于反向截止状态(高阻态),反向漏电流低于5μA,几乎不影响电路功能。当瞬态过压(如ESD或雷击浪涌)出现并超过击穿电压(VBR)时,TVS的PN结在皮秒级时间(10⁻¹²秒)内触发雪崩效应,阻抗骤降至低阻态,形成低阻抗泄放通路,同时将电压强制钳位于安全水平(箝位电压VC)。
TVS的性能由关键参数决定,选型需严格匹配电路需求:
参数 | 定义 | 选型准则 |
---|---|---|
击穿电压(VBR) | TVS开始导通的阈值电压 | 需满足:VBR ≥ 1.2×电路最大工作电压 |
箝位电压(VC) | 浪涌时TVS两端的峰值电压 | 必须低于被保护元件的损坏电压 |
峰值脉冲功率(PM) | 可承受的瞬态功率(IPP×VC) | 需高于电路最大浪涌功率,并考虑波形折算 |
结电容(C) | PN结固有电容 | 高频电路(如USB 3.0)需选择C<0.5pF的型号 |
注:单向TVS适用于直流电路(如数字信号线),双向TVS适用于交流电路(如电源输入)
TVS在响应速度、钳位精度及可靠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保护器件:
特性 | TVS二极管 | 压敏电阻(MOV) |
---|---|---|
响应速度 | 皮秒级(10⁻¹²秒) | 微秒级(10⁻⁶秒) |
钳位因子 | 1.2~1.4(VC/VBR) | ≥7~8 |
漏电流 | <5 μA | >200 μA |
工作温度 | -55℃~+175℃ | -40℃~+85℃ |
老化失效 | 无 | 多次冲击后性能退化 |
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其超高速响应、精准电压钳位及自恢复特性,成为电子设备抵御瞬态过压的核心技术手段。从纳秒级ESD防护到千伏级雷击浪涌吸收,TVS通过严谨的参数选型与拓扑设计,为集成电路、通信设备及工业系统构建了高效可靠的电压屏障。随着5G与物联网设备对防护需求的提升,TVS将继续向集成化、微型化方向演进,强化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防护效能。
一文搞懂ESD二极管:从原理到特性全解析 一、ESD防护的本质需求 静电放电(ESD)是电子设备失效的首要诱因,单次放电电压可达30kV(IEC 61000-4-2标准),瞬间功率超千瓦级。ESD二极管(TVS)作为...
中国自主
品牌,更放心
多年研发经验
造就优秀产品质量
所有产品均可开具增
值专用发票
产品技术支持
7x24小时保障